不是医书可获医术的好书读冷庐杂识

发布时间:2017-7-27 15:54:43 

脉脉书香路·与子偕行

《冷庐杂识》共八卷,由清代的陆以湉撰写,此书,是作者根据自己读书所得及平昔见闻随笔漫录而成,故名曰"杂识"。书中记载了清代及清以前文人学者的学行、经历和交游情况。谈论其为人,品评其作品,说明其师承关系及学术源流。

道光年间进士陆以湉撰著的《冷庐杂识》(中华书局年2月版),是八卷合一的笔记丛书。每则笔记一般为三、五百言,文字近乎于白话,读着不咋费劲儿。其内容均属著者的见闻,从官场到市井,从天文地理到风土人情,从诗词楹联到五行八作,从种种趣闻到诸多技艺,几乎无所不包,庞杂得很。随意翻翻,出乎意料的是,这部“小百科”中竟有不少医学、保健方面的记载。

《祛老要诀》篇载,明太祖知海宁人贾铭年逾百岁仍精力旺盛,便下旨召见询颐养之道。贾铭奏曰:“七情之中,惟怒难制,我能不怒而已。”中医有言“怒则伤肝”,民间有“气大伤身”之说,与贾铭的经验如出一辙。借鉴此“经”,制怒消气,坦荡平和,对益寿延年肯定有裨益。

“枣百益一损,梨百损一益,参苓、莲子、龙眼百益一损,槟榔、豆蔻仁、烟草百损一益也。”《常食之物》篇所述,当属于经验之谈吧?另有《食忌》,颇有警示:“痧症腹痛服生姜汤,疔疮服火麻花,骨蒸似怯症服生黄地,渴极思水饮花瓶内水,驴肉荆芥同食,均为食忌。”还有《药忌》,说的是“惟海参淡食最能益人,惟不宜以熟地药同煮耳。”对此类常识,倘若缺乏了解,当忌而不忌,弄不好是要吃亏的。

关于偏方的记载,《冷庐杂识》中委实不少。如《目疾秘方》篇:“患目赤者,小便时以指醮入目中,闭目俟其自干,日三四次即愈。”《青腿牙疳》篇:“咸丰乙卯年,有人患牙龈肿烂、两腿青胀症。有医为其诊治,言不必服药,惟食马乳可愈。按此办理,结果一月即愈。”《汤火伤方》篇:“道光癸卯夏,有患汤火伤者,遍身溃烂,久医不效。后乞偏方,用秋葵花浸麻油同涂,立效。”民间有“小偏方治大病”之说,《冷庐杂识》证明此言不谬。

仅淘选上述几例则可见,《冷庐杂识》尽管不是医书,然而却不乏医术。“所载药方,尤裨世用”,崔凡芝为此书所作的《点校说明》,除了给予这样的评价以外,还言此书“可与梁章钜《归田琐记》并传”。由此可以想象,这书也有医术囊括其中。有些小说、传记等非医学的读物中,也夹杂着某些医疗保健方面的知识,我于不经意间就曾有过收获。

并联思考,我感受到,书中自有“千锺粟”“黄金屋”“颜如玉”——宋朝皇帝赵恒的《劝学诗》,宜再加上一句“欲求健康勤开卷,书中自有祛病术”才好。“书犹药也,善读之可医愚”——西汉刘向揭示的“定理”,宜再加上“书中含‘药’,确能祛病”才好。于是我更想说:食疗、养生、运动健身、预防疾病,抑或“小病不硬扛,及早看医生”均属保健、长寿的有效的途径。在参加此类讲座并注重实操的同时,不妨持之以恒多读些书。这样不仅有利于疗治“德行病”“糊涂症”“空虚症”,而且说不定就能从中获取祛病保健的知识。这个“说不定就能”,可以说是读书的“附加值”。冲着这一点,也应多读些书。

“学莫贵于纯,纯则不杂。”“杂可以阐渊微之蕴,成美盛之观。”陆以湉秉承这种理念,著成了杂七杂八的既很好看又颇有教益的《冷庐杂识》。如此之道,著书可用,读书亦宜借鉴:读书跳出品种单一化,兴趣广些,涉猎宽些,所获裨益大可更多一些。有从书中寻求“祛病术”的“内需”的读者,读书杂些极有可能收获更丰些。

《冷庐杂识》中例举的医疗、保健术,尤其是那么多的偏方,大概是“第一个吃螃蟹”者“有病乱投医”的结晶。虽然道不出所以然来,但应该说其中含有科学性,否则岂能那么有效呢?掩卷深思,我又想到,医学专家们若加以搜集发掘研究,医学的宝库会更加充盈吧?要不然锁在一隅鲜为人知,抑或年久失传断流,那就着实可惜了。

编辑

梦雨

赞赏

长按







































白癜风可以治愈么
有人去过北京中科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dansin2009.com/yscc/8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更多>>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更多>>

    最热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