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战国时期,魏文王问名医扁鹊:“你和你两个哥哥,谁的医术最好呢?”扁鹊回答:“大哥医术最好,二哥医术次之,我医术最差劲。”魏文王疑惑地问:“那为啥你医术最差,名气却最大呢?”
扁鹊是春秋战国时期的名医,因医术高超而闻名全国。
有一天,魏文王与扁鹊聊天时问道:“听说你们家兄弟三人都从医,而且个个医术精湛,那到底谁的医术最好啊?”
扁鹊笑着回答道:“我大哥医术最好,二哥第二,我医术最差。”
文王疑惑地说:“那为什么你的名气最大呢?”
扁鹊解释道:“这是因为我大哥在病情还没有发作之前就把病人治好了,外人都不知道他的本领,只有我们家里人才知道,所以他的名气没有传开。
而我的二哥擅长在病情刚刚发作时就把病人治好,一般的人都以为他只能治疗一些轻微的小毛病,所以他的名气只是在我们乡里传播。”
但是来找我看病的人都是病情严重的时候,不管是在皮肤上敷药还是动手术,病人都能够看见我的操作过程。所以在他们病好后,都以为我的医术非常高明,我的名气也就传遍了全国。
但其实,我的医术远远比不上我的两位哥哥。”
听完扁鹊的解释,魏文王才恍然大悟。
但这只是扁鹊谦虚的表现罢了,其实他的医术远远高于两个哥哥。
有一天,扁鹊去见蔡桓公。他仔细观察其面容后说:“君王,你皮肤有病,应及时治疗,以防病情加重。”
蔡桓公不以为然地说:“我没病,用不着治疗。”
扁鹊离开后,蔡桓公很不高兴地对左右的人说:“医生总喜欢把别人健康的身体说成是被医治好的,以此彰显自己的医术高明。哼!我才不吃这一套。”
10天后,扁鹊第二次去见蔡桓公。他察看桓公的面色后说:“病已到肌肉。如果不治疗,病情还会加重。”桓公不信,让扁鹊赶紧走。
又过了10天,扁鹊第三次去见蔡桓公。他看了看桓公,着急地说:“病情已发展到了肠胃,再不赶紧治疗就晚了!”蔡桓公仍不相信,直接轰走了扁鹊。
又隔了10天,扁鹊第四次去见蔡桓公。结果刚行完礼,扁鹊扭头就走了。蔡桓公不知扁鹊何意,连忙派人去找扁鹊询问原因。
扁鹊伤心地说:“一开始桓公只是皮肤有病,用汤药清洗、火热灸敷就可以治好;待他病入肌肉,用针也可以治好;后来病发展到肠胃,虽然难治,可坚持服草药汤剂也还有救。但现在病已入骨髓,我也回天乏术了。”
5天后,蔡桓公果然得了重病,他连忙派人去找扁鹊来治病,但扁鹊已离开了齐国。蔡桓公追悔莫及,却又没有办法,最终被病痛折磨致死。这便是成语“讳疾忌医”的由来。
蔡桓公不听扁鹊好言相劝、不肯治疗,最终丢了性命,令人惋惜。但也从侧面反映了扁鹊医术高超。
扁鹊不仅拥有高超的医术,而且具有高尚的医德。
有一次,国王的3岁儿子得了重病,性命垂危。可不管是王宫里的御医,还是民间的良医,都治不好3岁太子的病。
国王暴怒,下召:治不好太子,便杀尽天下医师!
扁鹊不忍看见天下的无辜医者被杀,于是主动请缨,为太子医治。
最终,凭借细致的观察和高超的医术,他治好了太子。
国王为报答扁鹊对儿子的救命之恩,赏了他黄金万两,还要为他加官晋爵。可扁鹊都给婉拒了,只求国王放过那些无辜医者。
国王感叹扁鹊大义,立马放了那些关押的医者。
面对魏文王的疑问,扁鹊说自己医术不如两位哥哥,这是他谦虚的表现。
在蔡桓公的病情还没有发作之前,扁鹊就已经通过观察他的面相发现他身患疾病了,这是扁鹊医术高明的表现。
为了解救天下无辜医者的性命,扁鹊主动请缨为太子治病,这是他医德高尚的表现。
俗话说:“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正是因为扁鹊时时怀揣一颗谦虚的心,努力钻研医术,才终于在医术上取得很高的成就,成为人人敬佩的名医。
更可贵的是他成名之后,没有骄傲自满,反而时时谦虚、事事谨慎,以高超的医术治病救人,以高尚的医德造福百姓。
对此,你怎么看,欢迎留言。
转载请注明:http://www.dansin2009.com/yscc/115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