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行700公里踏入静默的上海求医,精

发布时间:2024/10/16 15:50:29 
    

“李主任,我已与家人顺利返回南昌。这次在上海能让我顺利就医治愈回家,真心感谢您和团队成员的精心救治。”近日,医院肝胆胰外科主任李俊,收到一条远在公里以外的平安信息,让他与科室的医护人员们感到十分地欣慰。

原来,江西患者万女士,在上海正处于抗击新冠疫情最严格的“静默管理”时期,逆行医院求医,期间需要面临和应对的重重困难可想而知。然而,就是在这样一个特殊的时期,万女士不仅顺利就医,成功实施手术,并且在上海解封的时候康复出院、顺利回家,让她和家人们对于十院精良的医术送上了诚心的赞誉,也在就医过程中充分感受到了上海这座城市的温暖。

事情还得从今年的5月中旬说起,52医院体检时发现右肝长了一个近5cm的瘤状物,医生告知她可能已经罹患“肝内胆管癌”,病情十分危急,需要立即做肝肿瘤切除手术。心急如焚的万女士对于病症的应对和治疗方案举棋不定,此时亲属推荐她去上海十院肝胆胰外科,找寻李俊教授团队,因为他们有丰富的临床治疗经验。尽管5月的上海仍因新冠疫情处于严格的“静默管理”中,求医过程可能会面临或增加许多的不确定因素,但为了更好的救治生命,万女士和家人毅然选择“逆行”求医。

患者的信任就是医生最大的动力,李俊主任获悉患者历经重重困难,也要到十院就医的强烈愿望,随即携团队成员给予患者最便捷又快捷的入院支持。在医院防控要求完善核酸、流行病学排查、安排缓冲病房收治的同时,召集科内和多学科诊疗团队(mdt)专家进行线上讨论会,明确诊断和完善诊疗计划。

入院后经详细询问病史及检查,李俊认为原有的诊断可能并非万女士真正的病因所在,因此马上安排了肠镜检查,果然发现万女士的乙状结肠里有一个3.5cm的肿块,病理诊断为结肠癌,而且有不完全梗阻的可能。再结合影像科、肿瘤科的意见,最终诊断为乙状结肠癌肝转移。

李俊表示,类似万女士这样初诊时仅仅发现“肝脏里有个结节或者占位”,被误诊为“原发性肝癌”“肝内胆管癌”,但实际上最终诊断为“结肠癌肝转移”的病人很常见。据统计,初诊时约有50%的大肠癌患者会发生肝转移,这就需要肝胆外科医生具备过硬的临床基本功,既要能拿下复杂的肝切除手术,又要具有丰富的胃肠肿瘤、甚至是妇产科肿瘤的知识,能够准确判断“肝结节”的本质。

然而明确了万女士的原发肿瘤仅仅是治疗的第一步,由于她的肿瘤位置正好长在临近肝脏最大静脉即下腔静脉和最主要的出肝静脉即肝右静脉的交角上,切除肿瘤时稍有不慎,就可能诱发无法控制的大出血。李俊团队决定接受挑战,一次性解决病人的原发癌和转移癌两处病症,即“腹腔镜结肠癌切除”与“扩大的右后叶切除术”。

5月26日,手术采用了团队接力的方式开展,先由科室里经验丰富的周波主任干净利落地完成“腹腔镜结肠癌切除”,随后李俊主任通过“鞘外阻断右后叶肝蒂”“icg荧光反向染色”和“术中超声定位”等巧妙的“连环计”,既完整、精准的切除了肝肿瘤,保证了肿瘤的安全切缘,又避免了损伤肝脏周边的大血管。奋战3个多小时后,手术顺利结束。

万女士下了手术台,护理团队接力上阵,经过快速康复理念的护理和治疗,三天后,病人已经可以进食白粥,排气排便,随时下地行走了。病人的快速恢复和家属的笑容,也让医护人员为之高兴。

李俊表示,高质量的“全病程管理”和“全技术平台”理念是保证大肠癌肝转移成功治疗的条件,近年来,团队已经完成许多高难度的大肠癌肝转移手术和综合治疗,其中不乏初诊时超过20cm无法直接手术切除的巨大肿瘤,通过新辅助药物的转化后成功切除并无瘤生存至今的病人。

李俊指出,尽管发生肝转移的大肠癌已属于晚期,但在治疗有效的前提下,大肠癌肝转移病人的总体5年生存率最高可达40%-50%。上海十院肝胆胰外科充分贯彻“全病程管理”和“全技术平台”相结合理念,已形成了比较完善的诊疗路径,通过对肿瘤的生物学行为、基因表达情况等进行综合评估,利用包括“外科手术”“新辅助治疗”和“微波/射频消融”等各种技术平台的组合拳打击肿瘤,能使病人获得最大的收益,延长生存期并提高生活质量。

通讯员:周迪

    

上观号作者:上海静安

  


转载请注明:http://www.dansin2009.com/ysxc/1208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